陰道壁膨出有 4 個危險信號!成因揭秘 + 真實修復案例,教你科學處理
45 歲的阿娟生完二胎後,總覺得陰道口有「塊肉」墜出來,尤其係行街或拎重物之後,下墜感特別明顯,有時屙尿都要用力先屙得乾淨。去醫院檢查,先知道係「陰道壁膨出」—— 呢個問題好多生完 BB 或年紀大的女性都會遇到,但因為覺得尷尬,好多人拖到好嚴重先處理。今日就同大家講清楚,陰道壁膨出到底係咩回事,有咩信號要警惕,仲有真實的修復案例可以參考。
其實陰道周圍有層盆底肌肉同韌帶,就像一張「彈力網」,托住膀胱、子宮、直腸等器官。如果呢張網的彈力變差,支撐力不足,陰道壁就會向外鼓起,形成「膨出」。最常見的係前壁膨出(連住膀胱,所以會影響排尿)同後壁膨出(連住直腸,影響排便)。
阿娟的主治醫生話:「好多姐妹以為係『生 BB 後正常現象』,其實唔係。呢個問題會越拖越嚴重,從輕微下墜到腫物脫出,甚至影響行路同性生活。」
生 BB 時「傷到」:順產時胎兒經陰道出來,容易扯鬆盆底肌,尤其係催生、產程長或 BB 體重超過 7 斤的媽媽。阿娟當年生大仔時,BB 有 8 斤幾,產程用咗 10 幾個鐘,醫生話呢個可能係主要原因。
年紀大咗激素變化:更年期後雌激素減少,盆底組織會慢慢「縮水」,彈力變差。60 歲的陳太冇生過 BB,都因為呢個原因出現輕度膨出。
長期「腹壓高」:經常咳嗽、便秘(屙屎要用力)、拎重物,會不斷「扯」盆底肌,比如做清潔工的阿麗,因為經常搬水桶,30 幾歲就有膨出。
肥胖或先天因素:體重超標會增加盆底負擔,而先天盆底組織薄弱的人,就算冇生過 BB,都可能出現問題。
下墜感好明顯:坐耐咗、行多路或來經時,覺得陰道裡面有東西「往下掉」,躺低會舒服少少。阿娟一開始以為係「勞損」,直到走樓梯都覺得痛先去睇醫生。
陰道口見到「腫物」:輕微時係摸到軟軟的塊狀物,嚴重時會脫出陰道口,行路時會摩擦到,甚至要自己用手推返入去。
屙尿 / 屙屎唔順:前壁膨出會擠壓膀胱,出現尿頻、尿急,冇尿意都想去廁所,或者屙完仲有殘尿;後壁膨出會令排便困難,要用力先屙得出。
同房時唔舒服:陰道裡面有異物感,甚至會痛,慢慢就會怕同房,影響夫妻感情。
如果有呢幾種情況,千祈唔好自己「捱」,越早處理,修復效果越好。
輕度膨出:做運動 + 儀器輔助
如果係輕度(祇有下墜感,冇腫物脫出),可以通過「凱格爾運動」鍛煉盆底肌:躺平,收緊陰道同肛門的肌肉,維持 5 秒再放鬆,每日做 3 組,每組 15 次。阿麗試咗 3 個月,下墜感減輕咗好多。
另外,醫院的「電刺激治療」都好有效:用儀器輕微電刺激盆底肌,幫助恢復收縮力,一週做 2-3 次,一個療程(10 次)大約 3000-5000 蚊。
中重度膨出:微創手術更徹底
如果腫物經常脫出,影響生活,就需要手術修復。而家的微創手術好先進,唔使開大刀,通過陰道內的小口,將鬆弛的組織縫緊,加固「盆底網」,術後 2-3 日就可以出院。
阿娟因為膨出屬於中度,選擇咗深圳怡康整形外科私密中心的手術,主刀的餘冬青醫生有 20 年經驗,專門做盆底修復。阿娟話:「手術全程冇痛,醒來後下墜感即刻消失,術後一個月返去複查,醫生話恢復得好好,而家行路、拎東西都冇問題。」
呢間中心有 10 項國家專利技術,做過近千例類似手術,好多患者術後反饋:「終於可以正常去旅行,唔使時時刻刻找廁所」「夫妻關係都好返曬」。
好多姐妹覺得「呢啲問題好羞恥」,其實就像頸椎病、腰椎病一樣,只係身體組織的「老化或受傷」,冇咩好避諱。阿娟話:「以前諗住捱到幾時得幾時,而家先知道,及時處理先可以好好享受生活。」
如果發現自己有下墜感、排尿不順等問題,不妨先去正規醫院做個「盆底功能評估」,花幾百蚊就可以知到嚴重程度。輕度靠運動,中重度靠手術,只要選對方法,呢個問題一點都唔難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