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漏尿點算好?婦科醫生:把握6個月黃金期,先至唔會由「滴答」變「嘩嘩」
「生完BB三個月,一抱起小朋友或者打噴嚏,就會滲尿,好尷尬…」
「以為坐完月就會好,點知BB半歲,反而仲頻密,要長期用護墊頂住…」
呢啲經歷,喺香港好多新手媽媽都唔陌生。有人覺得「當媽就係咁啦」,但事實係:產後漏尿唔係必然,要重視亦可以改善。
盆底肌就好似一張吊網,負責托住膀胱、子宮同直腸,仲幫手控制小便。
孕期壓力:BB一路長大,子宮變重,長期壓住盆底肌,令佢好似皮筋咁被拉鬆。
分娩拉扯:順產時BB經產道,會極度拉伸肌肉;就算係剖腹產,9個月嘅壓力都會令盆底支持力下降。
所以好多媽媽產後咳嗽、大笑、快走時,就會有 壓力性尿失禁。
36歲嘅阿怡,第一胎順產,產後兩個月開始發現「行兩步就會滲尿」。
佢形容:「最驚係去飲同朋友食飯,明明著咗新裙,但一笑就滲,成個人冇曬自信。」
後來喺醫生建議下做咗盆底肌評估,開始電刺激加生物反饋治療,再加埋每日自己做 Kegel 運動。半年後情況明顯改善,佢笑住話:「依家可以同女兒一齊跳繩,再冇漏尿!」
陳慧雯醫生強調:產後42日到6個月係修復最佳時間。早做幹預,事半功倍。
專業評估:檢查盆底肌力有幾多級、左右平衡同耐力,唔好覺得「冇感覺」就跳過。
專科治療:電刺激、生物反饋等無創療程,每次30分鐘左右,每週2-3次。
居家訓練:每日堅持 Kegel 運動,收縮同放鬆 10-15 次一組,一日 3 組,慢慢增加保持時間。
常見誤解
❌ 「等斷奶先做」 → 其實愈早開始愈好,唔會影響母乳。
❌ 「做仰臥起坐就得」 → 反而會加重腹壓,令情況更差。
❌ 「剖腹產就冇事」 → 孕期壓力一樣會損害盆底肌。
❌ 「按摩機=修復」 → 效果有限,唔等於專業康復治療。
溫馨提醒
漏尿唔係「必然宿命」,及早評估同治療,唔單止可以改善尷尬,仲可以 預防日後子宮脫垂同長期失禁。
如果你產後仲困擾緊,不妨搵返正規婦科醫生,睇下自己盆底肌狀況,制訂合適嘅康復計劃。